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保定疾控.科普】水产品中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你了解吗?

作者:          审稿:              来源:保定市疾控          发布时间:2018-08-29 16:24:25          浏览次数:          
分享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寄生虫问题较为关注。由于水生环境复杂等影响,水产品寄生虫种类繁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寄生虫都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吸虫和绦虫。
      水产品中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棘鄂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等。这些疾病是人们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的水产品后引起的。
      海水水产品中最常见的人类寄生虫感染是由线虫属的异尖线虫引起。它以水生哺乳动物、水生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作为最终宿主,水生动物、甲壳类动物(磷虾)作为中间宿主,人体并不是其适宜的最终宿主。但异尖线虫幼虫可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而引起人们感染。异尖线虫幼虫在鱼类(如大马哈鱼,鳕鱼等)和软体动物(如乌贼)中寄生,具有感染性,人们食用这些生的或未熟制的海产品就容易感染轻者胃肠不适,重者可引起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腹泻症状。
       淡水水产品中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是吸虫属,其中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最严重。吸虫的在螺体中形成尾蚴,脱离螺体到第二宿主体内(一般是淡水鱼虾、水生植物等)形成囊蚴,被人类吞食的囊蚴到十二指肠内,幼虫活动加剧,破囊而出。脱囊后幼虫循胆汁逆流,到达肝胆管完成肝脏胆等损伤,甚至引起肝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阔节裂头绦虫通常与生活在冷水栖息地的中间宿主和最终宿主有关。受原尾蚴感染的剑水蚤被淡水鱼摄入后,幼虫被释放,进入第二宿主组织(主要是肌肉,性腺,卵,肝等内脏)进一步发育为裂头蚴,这类宿主主要是体型小的淡水鱼。人类一般不生食这类小鱼,但是这些第二宿主被其他掠食性鱼摄入,例如鳟鱼、鲈鱼、斑马鱼和梭子鱼等,绦虫幼虫会迁移到捕食者的肌肉组织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生食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这些鱼,就容易感染引起腹泻,贫血等症状。
      如何预防和控制措施食源性水产品寄生虫病的发生?
1.清除寄生虫宿主来源。

通常较多的是在池塘中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池塘底部与水体的物质交换慢,淤泥层中较多螺类、浮游动物等生长,形成了适宜于寄生虫繁殖的场所。可以采取水泥流水池和网箱,不与土层接触养殖模式,避免螺类的生存。养殖低水温,降低浮游动植物的生长量,切断寄生虫的宿主来源。
2、切断传播途径。

鱼等海产品养殖过程中经过高温处理消除饲料中携带寄生虫的隐患,阻断了寄生虫通过食物链传播的途径。加强海产品食物监测管理,把感染阶段寄生虫作为检测指标等,保障生食品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变海产品食用方式。

生食是人体感染寄生虫的一大途径,生食作为不良饮食习惯在专业预防上应杜绝和改正。所以提倡大家不生食,食用鱼虾等海产品时炊具、容器等生熟分开,尽量应煮熟煮透后食用,减少寄生虫病发生。  (保定市疾控中心寄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