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疾控动态

“祖先菌株”致国人结核高发

作者:          审稿:              来源:健康报网站          发布时间:2018-11-09 08:50:36          浏览次数:          
分享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高谦教授带领柳清云博士后,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赵雁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aitlin S. Pepperell教授等,对中国31个省(区、市)76个研究现场来源的4578株结核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并整合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91株结核菌基因组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中国当前结核病高负担的根源是千年前的4个“祖先菌株”,而非近几十年人口增长、城镇化加速和人群流动增加等因素。

 

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资助下,首次系统全面地刻画了中国流行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和不同亚型的流行比例,区分出本土菌株与外来菌株,对监测不同亚型菌株的流行趋势并制定防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11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在线发表相关论文。

 

高谦团队研究发现,尽管中国流行的结核菌数量庞大,但99%的菌株只是4个“祖先菌株”的后代。这4个“祖先菌株”分别对应结核菌的L2.2L4.5L4.4L4.2四个亚型,均起源于中国南方(主要是广东、广西地区),在1000年前左右传入中国,从12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在18世纪末达到流行巅峰,并在20世纪中叶抗生素使用后发生群体缩减。这些亚型在中国扩张之后,又通过多种路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如L4.5亚型在14世纪~17世纪通过陆上的丝绸之路经过新疆传播至欧洲,并在欧洲发生了新一轮扩张。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结核菌亚型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传播能力越强的菌株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越高。约在16世纪初,L2.2亚型内部遗传分化产生了L2.3亚型;L2.3亚型菌株的传播能力比其他亚型高出近4倍,以至于中国现今60%的结核病是该亚型菌株所致。研究还发现,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人群流动,至少还有其他10多个结核菌亚型也曾传入中国,但这些外来菌株没有在中国成功地流行起来,表明外来菌株在与本土菌株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本土菌株的流行优势,中国的结核菌群体表现出长期的遗传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