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国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地方病防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地方病综合防治能力,推动党建与业务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占30%,地方性氟中毒占25%,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各占15%。主要考查各重点地方病病种的疾病定义、流行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标准、治疗管理、样本检测等内容。试题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满分200分。方法:由专家组提供不同切面下甲状腺B超影像图片20张。其中,甲状腺宽度图片10张,甲状腺长度和厚度图片10张。由参赛人员对每张图片的甲状腺宽度或长度和厚度分别进行标记(参见《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WS/T 10027—2024))。方法:由专家组提供地方性氟骨症或非氟骨症案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描述,并附相应的X线片共20张。由参赛人员对每个案例进行诊断,并对病变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记(参见《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21))。方法:由专家组提供20名地方性砷中毒和类似疾病患者的皮肤照片(每名患者1—3张),由参赛学员对每名患者进行诊断、分度和病变特征描述(参见《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
竞赛以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参加,每支代表队由领队1名、副领队1名、参赛人员3名组成。其中领队和副领队由各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和疾控中心(地病所)各1名负责同志担任。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80年9月30日后出生),其中至少包括1名省级以下参赛人员,获得往届全国地方病防治技能竞赛个人单项奖的人员不能参加本年度技能竞赛。理论知识部分所有参赛人员均参加,操作技能部分每队3名参赛人员分别参加3个竞赛单元,各队在报名时需提前确定各参赛人员所参加的操作技能竞赛单元且原则上不可更改。
1.理论知识单项奖。按理论知识竞赛成绩进行评定,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5名。2.操作技能单项奖。各单元分别设置单项奖,按各单元操作技能成绩进行评定。每个单元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3.个人综合奖。根据参赛选手笔试和操作技能两部分的个人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5名。参加全部3个单元竞赛的队伍所在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评,根据每队参赛选手理论知识和各单元操作技能合计总分进行评定,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5名。
竞赛设置技术专家组、综合和考评专家组、仲裁组,各组评委由全国地方病防治领域专家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