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直击一线

战斗在武汉的河北防疫“良”将

作者:          审稿:              来源:河北省支援湖北卫生防疫队          发布时间:2020-03-23 09:47:26          浏览次数:          
分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汉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举国同心、共抗疫情,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省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组派两批共计16名队员的河北省支援湖北卫生防疫队驰援武汉。

武汉市江岸区新冠肺炎病例数一直处于较高平台,防控任务艰巨。直面从没经历过的几万病例,直面众多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甚至牺牲时,刚到武汉的年轻队员,难免有一丝忐忑和紧张。队伍里有这样几个“老”队员,他们始终沉稳坚定,冲锋在前。下社区、进养老院、入方舱,处处有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面对严峻的疫情,没有一丝怠慢,讲经验、谈体会、教技术,时刻表现出一名老党员、一名防疫“老”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他们都有着超过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他们都是卫生应急队伍的老兵,出征武汉前已经投入到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他们都是对年迈的父母隐瞒了实情,悄悄抵达武汉;他们都是连续作战2个月没有休息一天的疾控人;他们都是无论深夜还是清晨,第一时间奔赴新冠疫情阻击战的疾控战士……每次工作结束,顺利脱下防护服,才会在他们严峻的面容看到微笑。他实际行动展示着疾控人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他们被队友们称为战斗在武汉的河北防疫“良”将。

梁良,作为河北省支援湖北卫生防疫队队长,面对艰巨的任务和责任、面对组织的信任和嘱托,他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不辱使命、完成任务、科学防控、平安归来”的坚毅承诺。一方面到处“化缘”做好队员的生活保障,一方面 “危急险重”不畏困难冲在前。队伍进入确诊病例隔离点开展技术指导时,他率先表态,“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确诊病例隔离点,大家都没有经验,这一次我先去”。随后他第一个穿好防护服,迈进隔离点,此时不见了那个天天嘱咐大家做好防护谨慎的队长,只有一往无前的背影。每日工作汇总、专业学习、队员的情绪、队员的饮食……事无巨细,他都要关注,结束一天的工作往往已是深夜。江岸区的疫情、防疫队的每一名队员的健康都是他心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朱建良,防疫队最年长队员。2月28日对他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在紧张忙碌的社区排查工作中度过了50岁生日。作为队伍的老大哥,思想上给予队友积极疏导,生活上对队友关心帮助,经常嘱咐队友们做好防护、晚上少熬夜、注意身体。他曾经一天完成30例病例流调,曾经一天完成三家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状况调查,曾经一天完成六所养老机构调查,这时,看不到他年逾五十的“老迈”,只有“老当益壮”的朝气蓬勃。

回延良,防疫队唯一一名少数民族队员,特殊时期饮食成了他最大的困难,很多时候方便面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紧张的工作中,时刻展现疫情防控专家的严谨和坚持。进社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他追根溯源的敏锐;进医院开展医源性感染,有他认真负责的态度;进方舱医院开展终末消毒采样和效果评估,有他不畏风险的坚持。信心满满的进入工作状态,没有了平日一脸轻松的笑容,更多的是认真、严谨。每次他带着年轻队员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解,使队员们受益匪浅。

面对流行病学调查中病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言语的攻击时,他们总能耐心聆听、巧妙化解、适时提问,抽丝剥茧、追根溯源。在工作之余,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流行病学调查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现场流调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结合实际情况如何更好地做好流行病调查工作等等。充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对一天的流调工作进行梳理,对阶段性的流调工作进行整理,结合实际、查找漏洞、提炼精华,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即“一审、二查、三流调、四反、五核、六报告”,随着流调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工作方法也进一步得到完善,行之有效。他们的调查总是那么的精细,他们的推断总是那么的准确,他们的病人总会和他们成为朋友。

他们时刻不忘党员初心、分秒牢记疾控使命,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将抗击疫情的战场视为检验党员初心和使命的考场,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他们就是战斗在武汉的河北防疫队“良”将。

微信图片_20200323094201.jpg

2020年2月28日朱建良生日当天,三良合影(从左至右:回延良、朱建良、梁良)

微信图片_20200323094218.jpg

2020年3月10日,梁良、回延良进入方舱医院进行消毒指导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