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直击一线

圆梦-王强

作者:          审稿:              来源:河北支援武汉防疫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0-04-01 11:15:40          浏览次数:          
分享

固守燕赵捍家园,驰援荆楚战险难!逆行,我是认真的!坐标,武汉!

2月23日晚,在抵达武汉后发送了上面这条信息。随之而来的是亲戚朋友关心的信息,里面也夹杂着一些不解:“你为什么要去疫区”“你一个工程师去武汉干嘛?”“武汉需要疾控的支援么?不是需要医生么?”“你的本专业又不是医学,你去不是添乱么”“你不怕染上病么”“家里老人知道吗”......这些问题,在请战的那一刻我已经有了答案。

每每看到勇敢的逆行者,我都会被深深的感动,我想这和我的童年有关。我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军装和军营,最喜欢听的是父亲在1975-1978年去支援越南老挝人民军的故事。那时的他和现在发生大灾大难时,不畏困难勇往前行的勇士一样,都是“逆行者”。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梦,就是能像父亲一样,成为“逆行者”的一员。当我加入疾控队伍后,了解了疾控人的职责和精神,经常会和父亲说起,你是那个时代的逆行者,疾控人是现在的逆行者,我传承了你的精神,在国家需要我的那一天,我会传承你的行动,圆我一个梦。

在得知河北省第三批援助武汉防疫队需要一名网络直报管理人员时,我第一时间进行请战。我是河北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信息所的一员,主要职责是网络维护和网络直报疫情管理。虽然大学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但在加入疾控队伍十一年里,在前辈的教导下,已经对网络直报系统熟练操作,对网络直报规范有严谨的理解。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加入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控中心疫情监测组,与同事不间断实时审核每一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报告卡和流行病学调查个案卡。保证了每一份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为疫情处置决策者提供了真实有效数据。在得知我被选拔到援鄂队伍的那一刻,我很庆幸,因为我即将成为众多“逆行者”的一员,去圆我一个梦。

2月24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队长梁良与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马上进行了工作对接,由于数据授权问题,暂时不能进行网络直报数据分析工作,当前的紧急任务是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人隔离点的终末消毒。虽然我没有实地经验,但是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告诉我不能退缩,要迎难而上。在队友的帮助下,穿带好所有的防护用具,毫不犹豫的进入隔离点。在消毒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体力消耗,队友们相继感觉呼吸变得困难,很快出现了头疼、头晕等缺氧表现,但“逆行者”的精神鼓励着我们,在咬牙克服不适后,全队圆满的完成了某大酒店的终末消毒督导评估、消毒和消毒后采样工作,消毒面积约8000平方米。在脱下潮湿厚重的防护服,摘下已经模糊不清的护目镜时,我完成了人生中“圆梦”的第一天工作。

随后的几天在进入医院,完成对患病医务工作者流行性病学调查工作的同时,通过了解和沟通,发现由于工作量大,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江岸区疾控中心一直未能对疫情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汇总。在这种情况下,河北防疫队迅速成立数据分析组。在队长梁良,组长高伟与江岸区疾控中心领导在数据的来源、权限、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报告归属问题等方面的多次沟通后,江岸区疾控专业人员向数据分析组提供了确诊、阳性、疑似病例的累计数据。分析组立即连夜对江岸区6000多病例数据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整理,并对提取后数据建立分类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于2月28日出台了第一期江岸区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日报。为了报告的及时性,每天零点三十分对前日数据进行规范整理审核,为当天报告的迅速出台做好数据支撑。报告中从流行情况、发病特征、空间分布、暴露因素等方面对江岸区的疫情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江岸区新冠肺炎的流行规律和特征,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建议。(一)对所有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做到“科学研判”。(二)对每日疫情出现的问题中找出防控工作重点,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做到“日清日结”。(三)分析与现场流调相结合,对辖区每一例病例都能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四)对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做专题分析,找出疫情存在的根源,做到“及时管控”。日报的出台,立刻得到江岸区卫健委、疾控中心领导的赞许,找到对疫情防控和研判有力的技术支持,防控工作提升了一个大的台阶。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中每天的日报告制作是我“圆梦”的日常,下社区督导终末消毒、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我“圆梦”的补充,累却幸福着。随着疫情的好转,我的“圆梦”行程也即将进入尾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对女儿讲起我这个“逆行者”的故事。

1.jpg


2.jpg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