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科普
近段时间,乍暖还寒,冷热交替,人体很容易出现免疫力相对低下的情况,而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会趁机而入。
1、春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呢?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2、为什么春季传染性疾病多发?
l 气温变化莫测。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使得机体调整失去了平衡,容易患病。
l 病原微生物生长活跃。春季到来,万物复苏,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也随之进入活跃繁殖期,为疾病传播奠定基础。
l 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作用下降。春季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黏膜失去滋润,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l 人口流动量大。捂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在春季纷纷走出家门,或外出打工,或到闹市交易,人口流动频繁,为病菌的传播提供方便。
3、几种春季常见传染病特点: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春季。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导致人群免疫空白,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比如2009年全球范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就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人际间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人群普遍易感,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主要症状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黏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少数病例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易导致死亡。
(3)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故易在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爆发或流行。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10岁的儿童,具有高度传染性,易在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爆发或流行。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水痘起病急,但一般症状较为轻微,如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日即迅速进入出疹期,出现密集奇痒的水疱疹。
(5)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诺如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目前正值流行的高发期,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症状,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泻常见,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的症状,发病的症状主要以轻症为主,同时人群中也存在隐性感染者。大多数情况下病程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6)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4、应该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呢?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上述6种疾病中,除了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无针对性疫苗外,其余均有疫苗可以预防接种。如果家中有漏种的,要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接种。
(2)勤洗手,强防护,注意手卫生。
l 正确佩戴口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口罩的上下和内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颜色较浅的一面朝内,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l 勤洗手。研究证明,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前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触摸公共设施后、外出回家后都要洗手。直接接触患者、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3)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液中多含有相当数量的病菌,干燥之后容易飘浮在空中,造成传播,应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4)避免食源性感染。
l 保持清洁,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
l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l 生鲜、禽类、肉类、蛋类彻底烧熟煮透。
l 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l 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打开时应注意有无腐败、变质。发生食品感官异常,请立即停止食用。
(5)勤观察。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警觉,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疑似症状应及时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到医院就诊,避免拖着不治引起严重后果。
(6)健康的生活方式。
l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l 多喝开水。特别在春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l 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
l 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作者:张亚茹 审稿人:张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