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疾控动态
【河北疾控提示】婴幼儿腹泻勿轻视,轮状病毒疫苗来保护
一、轮状病毒是什么?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自1973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70~75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似车轮状故称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基因组长约18550bp,编码6种结构蛋白(VP1-VP4、VP6和VP7)和5种非结构蛋白(NSP1-NSP5)。VP2是病毒骨架蛋白,位于病毒的核心。VP6为病毒内衣壳蛋白,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G7个组,仅A组、B组和C组与人感染有关。其中A组主要感染婴幼儿;B组主要感染成人,还可感染猪、牛等动物;C组主要引起散发病例。VP4和VP7决定人类轮状病毒的血清型,VP4决定的血清型为P型,至少有20个血清型(P1~P20),VP7决定的血清型为G型,至少有14个血清型(G1~G14),人群中最常见的是G1P[8]、G3P[8]、G4P[8]、G2P[4]、G9P[8]和G8P[8]。VP4和VP7可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用于疫苗的研制。
轮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比较稳定,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天或数周,耐酸、耐碱,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95%乙醇、酚、漂白粉等对轮状病毒有较强的灭活作用,56℃ 30分钟可灭活。
二、轮状病毒的传播特征是什么?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和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轮状病毒感染者通过粪便和呕吐物排出病毒,传染期可从发病前 1-2天持续到腹泻停止后48小时。
(二)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被轮状病毒粪便污染的手、物品、食品、水等经口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另外,如果病毒颗粒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三)易感人群
儿童对轮状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3-35月龄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部分儿童可多次感染不同型别轮状病毒,极少数儿童甚至可感染≥5次。
在中国,<5岁儿童中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呈明显季节分布,发病高峰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通常被称为“秋季腹泻”。
三、感染轮状病毒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潜伏期为 1-3天。病毒在小肠细胞内繁殖,破坏肠细胞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不会引发发热、呕吐等症状,仅轻度腹泻,甚至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轮状病毒还可能引起心肌炎、肝功能损害等肠道外并发症,对婴幼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依赖于对症治疗,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以及预防和治疗脱水引起的并发症。
四、轮状病毒怎么预防?
轮状病毒防不胜防,感染后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药物,因此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现阶段我国获批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均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包括口服单价和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以及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 | |||
类别 | 单价轮状病毒疫苗 | 三价轮状病毒疫苗 |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 |
接种对象 | 2月龄-3岁 | 6-32周龄 | 6-32周龄 |
覆盖血清型 | A群轮状病毒(未细分型) | G2/G3/G4 | G1/G2/G3/G4/G9 |
接种程序 | 3剂次, | 3剂次, | 3剂次, |
注意 | 因为是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前后30分钟不要喝热奶及热水 | ||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安全水源、食用熟食等,也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综合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
供稿:疫苗临床研究所/吴志伟、高招
审核:高招、程蔼隽
审校:高珊、崔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