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河北疾控提示】一文读懂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

作者:          审稿:              来源:细菌病防治与消毒所          发布时间:2025-08-08 16:34:36          浏览次数:          
分享

一、炭疽是什么?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驴、骡、骆驼等)而患病。炭疽被列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炭疽芽孢杆菌能产生芽孢,这些芽孢抵抗力超强,在土壤里可存活60年,一旦污染外环境,很难消除。

二、传播途径有哪些?

- 接触传播:这是主要途径。人肢体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畜产品、土壤及用具等就可能被感染,像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牲畜及其产品,可引发皮肤炭疽。

- 呼吸道传播:吸入带大量炭疽芽孢的尘埃、气溶胶,会导致肺炭疽。

-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乳制品,可引发肠炭疽。

三、有哪些症状?

炭疽的症状因感染类型而不同:

- 皮肤炭疽:最为常见。病变多发生在面部、颈部、前臂、手部和脚等裸露部位初起为瘙痒性斑丘疹接着变成水疱,溃疡,中央呈黑色焦痂。

1.jpg

                                                                                                                图1.皮肤炭疽典型皮损


- 肺炭疽:起病急骤,病初高热、寒战、干咳、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部分有胸痛。2~3 天内症状加重,持续高热、咳血痰、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偏快、出汗等,有时颈部、胸部出现皮下水肿。

- 肠炭疽:会恶心、呕吐、有腹痛、腹胀、腹泻、血便等症样症状,可发生腹膜炎,腹腔有血液渗液,不及时治疗,可继发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脓毒性休克而死亡。

- 脑膜炎型炭疽: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患者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继而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病死率90%以上。

- 败血症型炭疽:多继发于肺炭疽、肠炭疽和严重皮肤炭疽。症状和其他细菌导致的败血症相似,患者高热、寒战,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休克,出血瘀斑,呼吸衰竭

、如何治疗?

炭疽治疗遵循早期诊断、及时抗生素治疗、联合用药、支持性治疗和免疫治疗原则。炭疽杆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局灶性皮肤炭疽一线方案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或多西环素系统性炭疽或重症需增加剂量或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患者应隔离,避免接触传播,同时进行环境消毒。皮肤炭疽按乙类传染病隔离管理,对皮损原则上不做病灶切除和引流肺炭疽病例严格按甲类传染病隔离管理。

、如何预防?

- 普通人群:接触病畜机会少,不必过于担心。从正规渠道购买肉类,不买来源不明的肉类产品,购买的动物肉类要煮熟煮透后食用,不随便接触可疑病死畜。

- 牲畜交易人群:增强炭疽防范意识,发现可疑病畜及时向畜牧部门报告,切勿自行处置,以免造成人的感染和新的传染源。

- 屠宰业人群:规范屠宰,做好个人防护,不私自屠宰、售卖。屠宰后的废弃物不乱扔、丢弃,避免造成新的污染源。

- 皮毛加工人群:按规范进行皮毛的高温消毒处置,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吸入性感染。

曾经接触过可疑病畜或死亡牲畜的人员,一旦出现炭疽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以便及早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危及生命。炭疽可防可治,大家不必恐慌,但也要重视,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供稿:细菌病防治与消毒所/刘艺贤

审核:朱小波、孙印旗、程蔼隽

审校:曹玉雯、高珊、崔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