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河北疾控提示】夏日尝鲜不“踩雷”:教你安全食用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金针菜)是夏季餐桌的宠儿,但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持续发布预警,强调夏季(6-8月)是黄花菜中毒高发期,若家庭烹饪不当,如未焯水、未煮熟等,易引发秋水仙碱中毒。下面教你如何安全食用黄花菜:
一、三步安全法则
1、精准去蕊:采摘后立即摘除花蕊,附带撕掉花瓣基部1厘米。
2、深度脱毒:100℃滚水煮8分钟,冷水浸泡。
3、彻底烹熟:大火快炒5分钟以上或炖煮10分钟,搭配番茄、青椒(维C助解毒)风味更佳。
三步缺一不可!跳过处理直接烹饪仍有风险。
二、高危预警:这些情况请“绕行”!
1、错认“毒姐妹”:
2024年5月,杭州一对夫妻误食花坛中的大花萱草导致严重中毒(呕吐、腹泻),经抢救脱险。大花萱草,花瓣宽短带红斑,毒素超标12倍。
分辨特征:食用黄花菜花蕾细长,色泽金黄无杂斑。
2、特殊人群慎食:
孕妇和儿童优先选择干制品;肝肾功能弱者,代谢能力下降,建议避免鲜食。
三、误食怎么办?冷静应对三步走
若未处理鲜菜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通常1-3小时发作)等症状:
1. 立即催吐:喝温水,用手指或筷子压舌根催吐,反复至吐清水。
2. 吸附毒素:口服活性炭(成人50g,儿童1g/kg)混悬液,吸附肠道残留毒素。
3. 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曾食用新鲜黄花菜,及早处置,大多无后遗症。
四、关键提示:
1、禁用民间偏方:如喝牛奶、绿豆汤等,无效且延误抢救时间。
2、保留食物样本:携带剩余黄花菜或呕吐物供医院检测。
黄花菜的毒素并不可怕,去蕊、焯煮浸泡、熟透三步即可安心享受夏日鲜香。不过最安全的还是干制黄花菜,充分晾晒过的黄花菜经过紫外线光解和空气氧化的共同作用,破坏了秋水仙碱的分子结构,将其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辅以干燥过程能够实现食品安全与长期保存。
供稿:卫生毒理所/洪丽华、杨卫超、王卫娜
审核:张晓峰、解丽君(毒理)、程蔼隽
审校:高珊、崔丽娟